从莫扎特到法尔可

三个世纪的奥地利音乐

奥地利热闹的音乐生活

令人惊叹的高山和美景之余,音乐是我们大多数人提到奥地利时脑子里很快会跳出来的东西,因为毫无疑问,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欧洲,甚至可能是世界古典音乐的中心。正是这一文化遗产吸引着今天的游客们来到这里,见证它的历史发源地。对于电影制作人和摄影师来说,这种音乐生活和文化最重要的好处之一就是这个国家有太多精彩的拍摄景点,但你也不应该错过绝佳的休闲机会,在拍摄后彻底给自己放松放松除了奥地利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为了让前来完成制作项目的各位对奥地利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总结了奥地利的音乐和历史是如何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令人惊叹的高山和美景之余,音乐是我们大多数人提到奥地利时脑子里很快会跳出来的东西,因为毫无疑问,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欧洲,甚至可能是世界古典音乐的中心。正是这一文化遗产吸引着今天的游客们来到这里,见证它的历史发源地。对于电影制作人和摄影师来说,这种音乐生活和文化最重要的好处之一就是这个国家有太多精彩的拍摄景点,但你也不应该错过绝佳的休闲机会,在拍摄后彻底给自己放松放松除了奥地利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为了让前来完成制作项目的各位对奥地利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总结了奥地利的音乐和历史是如何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古典音乐在维也纳诞生

有人(开玩笑地)说,贝多芬是音乐界的莫扎特。好吧,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这很有趣,但必须承认,这个说法是真的荒谬,因为这两个名字——至少在欧洲文化中——几乎都是音乐的同义词。贝多芬和莫扎特就是这样的音乐大佬,正如莎士比亚之于文学作品、达芬奇之于绘画或牛顿之于物理学,当我们意识到这两个作曲家的生活和工作与奥地利和维也纳强烈地联系在一起,它将清楚地表明为什么维也纳被视为欧洲古典音乐的都城。

三位“维也纳音乐大师”: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和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

在18和19世纪,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后来是奥地利帝国的首都,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欧洲最大的帝国之一的中心所在地。那个时候,当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这三位“维也纳音乐大师”来到维也纳时,这个帝国中心已经有一个古老的音乐传统,并得到了富裕贵族的支持。他们经常资助音乐家,聘请作曲家和音乐家在他们豪华的宫殿里作曲、演出。例如,莫扎特和他的朋友兼导师海顿在回到维也纳之前,就曾在贵族家庭埃施特哈齐(Eszterházy)的宫廷里度过大半生。

维也纳人民公园的莫扎特雕像

在这一时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莫扎特和海顿的艺术贡献,作曲家获得了更广泛的尊重,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维也纳音乐大师的重要性推翻了他们的艺术重要性,因为这几位作曲家在短短20年内改变了音乐的角色,从一种制造背景音乐的娱乐形式(background entertainment)发展成受人尊敬的高雅艺术。这对维也纳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因此当贝多芬搬到维也纳时,这座城市已经因其音乐生活在欧洲闻名,并被视为作曲之都。再往前数20年,巴黎被视为歌剧之乡,伦敦被视为音乐会之乡,1800年左右的维也纳是音乐各个方面的领导力量。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19世纪,维也纳引领了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制度背景的发展。欧洲的第一个音乐学院始建于19世纪,培养了数百名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专业音乐家或作曲家。维也纳音乐学院——后改名为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成立于1817年,其最有名气的校友应该是指挥家、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了吧。马勒毕业于1878年,之后从1897年开始的10年时间里他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挥家。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也成为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音乐教育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音乐学院的成立,许许多多的交响乐团由专业音乐家自发组建起来。其中许多在今天仍享誉全球,如维也纳爱乐乐团,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棒的乐团之一。在梅塞纳斯(Gaius Cilnius Maecenas)的慷慨资助下,这些交响乐团们能够以商业的眼光组织他们的音乐会,并且认识到乐团演奏也能成为一门养活音乐家自己的职业,不需要继续留在贵族们的宫廷里或被教堂牵着鼻子走,这为音乐带来一种全新的动态发展。19世纪初最杰出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维也纳人。尽管他年仅31岁就不幸早逝,却极具创造力,创作了近1000首作品,被许多人视为浪漫主义作曲家第一人。

李斯特在一架贝森朵夫钢琴上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演奏照片来源:维基百科

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的音乐生活继续繁荣。交响乐团可以在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这样宏伟的音乐厅里为观众表演。这座建于1869年的建筑作为拍摄场景同样令人兴奋,因为《碟中谍4》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筑是音乐协会大楼,其金色大厅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好的音乐厅之一。在这段时期,约翰·施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II)活跃在维也纳,主要是由于他,华尔兹得以在维也纳变得流行。难怪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华尔兹之王!维也纳在匈牙利钢琴大师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的一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当时所写的回忆录,他演唱会上的观众会被他的表演感染而进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还因此被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幽默地称为李斯特狂热症(Lisztomania or Liszt fever)。

萨尔茨堡——莫扎特和《音乐之声》

萨尔茨堡,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城,是奥地利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老城,还是莫扎特的出生地和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从此这座城市才得以闻名于世,并且一直与音乐交织在一起。

莫扎特的故乡

萨尔茨堡这座城市与莫扎特的个性息息相关。每个街角都能看到他的名字。他的雕像矗立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上。在萨尔茨堡老城区最大气的街道上,仍能找到他出生的房子。这条街叫Getreidegasse。在莫扎特广场(Makartplatz),我们可以找到他年轻时居住过的房子,那个时候他是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音乐家。欧洲最著名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的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如果这还不够,还有萨尔斯堡糖果商Paul Fürst制售的举世闻名的莫扎特巧克力(Mozartkugeln),自此,莫扎特与萨尔斯堡在人们心中紧紧交织。

《音乐之声》原著中特拉普家庭所在的城市

除了莫扎特,萨尔茨堡还诞生了许多其他著名的音乐人物,例如约瑟夫·莫尔(Josef Mohr),他和法兰兹·格鲁伯(Franz Gruber)在1818年的圣诞弥撒上共同创作了《平安夜》。20世纪最受尊敬的指挥家之一,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也出生在这里,并且为了纪念他,市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广场。但无论如何,萨尔茨堡最应该感谢的是一位几乎不知名的市民:玛利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她写了一本名为《特拉普家庭演唱团》(The Story of Trapp Family Singers)的书,这本书启发了电影《音乐之声》的创作者,在萨尔斯堡闻名于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故事根据玛利亚的书改编而成,选择在这座城市最漂亮的广场、街道上,以及城堡中进行拍摄。比如说有一个场景是在一座城堡前拍摄的,这座城堡现在是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的所在地。其他城堡和宫殿,比如米拉贝尔宫(Schloss Mirabell)和莱奥帕尔茨克龙城堡(Schloss Leopoldskron),这座城市的巴洛克式广场也是无数场景的重要拍摄地,比如紧邻莫扎特广场(Makartplatz)的主教宫广场(Residenzplatz),如今是以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的名字命名的。

Bilibili 《音乐之声》中的标志性歌曲《Do-Re-Mi》

这部经典电影,赢得过5座奥斯卡小金人,已经成为萨尔茨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成千上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前往萨尔茨堡,主要就是打卡电影拍摄地,顺便找回对特拉普家庭的记忆以及他们童年时看电影的记忆。

鲜活的传统——如今的古典维也纳活动

我们已经目睹了奥地利在18/19世纪受益于维也纳音乐大师的贡献第一次成为音乐中心,从那时起这个国家就延续了这一传统,使得音乐生活的氛围在今天依然活跃着。古典和当代音乐仍是奥地利文化生活中备受认可和尊敬的一部分。全国各地有无数的节庆、歌剧表演、舞会和音乐会,喜爱音乐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参加。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在奥地利所有的音乐活动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能是最为人所知的,自1939年以来每年如期在音乐协会大楼最大的厅——金色大厅举行。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会。传统上的曲目主要由施特劳斯家族和其他维也纳同时代的作曲家的音乐组成,包括华尔兹舞曲、波尔卡舞曲等等。最著名的曲目是约翰·施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II)的《蓝色多瑙河》和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它们都是新年音乐会不可或缺的部分。《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常伴随着观众有节奏的拍手,在拍手的过程中,指挥家直接面对观众。音乐会每年都在世界范围内挑选最佳人选来担任指挥。有趣的是,由于这场音乐会太受欢迎,观众需要提前一年报名,然后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拿到入场券;其他人,涉及全世界90个国家的数百万人就只能通过电视频道转播同步收看了。音乐会进行的同时还有芭蕾舞表演,所以画面并不会那么单调。

Bilibili 201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维也纳歌剧院舞会

除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豪华也最著名的活动要数维也纳歌剧院舞会了。这一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814年,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1956年开始才恢复每年的正常活动。


按照传统,舞会在忏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的前一个星期四举行,无疑是舞会季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通常奥地利的所有上层阶级都会出席,甚至是国家总统和总理。舞会上有严格的着装要求:男士须穿黑色燕尾服,打白色领结(服务生打黑色领结);女士须穿及地礼服并扎起头发。

Bilibili 2018年维也纳歌剧院舞会

这样一个华丽的活动一定是在严格的编排下有序推进的。晚上10点舞会正式开始,由小号手向所有人吹响预告,这时候总统和他的客人们入座皇家楼座(imperial balcony)。开幕式的亮点是180对双人舞,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登台为上层阶级表演,对他们来说是极为宝贵的一次经验。初学舞蹈的人都是严格按照古典舞蹈编排的,并总是以约翰·施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II)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华尔兹舞曲收尾。开场舞后,“Alles Waltzer!”一声令下,舞池对所有人开放了。

而当晚其他时间,歌剧院大厅和吧台还有各种各样的舞蹈和相应的音乐表演,从华尔兹到迪斯科不一而足。歌剧院每一层都有不间断的餐饮服务,多亏了奥地利赌场,想玩轮盘赌(roulette)也不是不可能,而且你关于发型和服装的问题还可以找到发型师和裁缝帮忙解决!客人们在凌晨5点左右离开舞会。虽然主办方不允许,但许多人经常把一小簇鲜花装饰带回家,或把剩下的装饰扔向仍在跳最后一支舞的人们。

Wiener Opernball 2013

参加维也纳歌剧院舞会不仅是高雅的象征,而且价格不菲,包厢的一个座位甚至可以卖到21000欧元,这还不包括290欧元的门票和餐饮费用。这也难怪在近5000名宾客中,名人也喜欢来凑热闹。奥地利企业家理查德·鲁格纳(Richard Lugner)是舞会上名气最大的常客之一,他每年都会与不同的政要和名人结伴参加,比如帕米拉·安德森(Pamela Anderson)、吉娜·劳洛勃丽吉达(Gina Lollobrigida)、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罗杰·摩尔(Roger Moore)、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和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

歌剧院如此受欢迎,以至于组织者们不得不为舞会做好万全的准备,以保证尽可能少的宾客中途离开。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重新组织歌剧院的内部空间。原本有一个不间断运转的舞台和礼堂,需要把座位全部拆除并将礼堂的地板与舞台平齐,舞台随后被镶木地板覆盖。


维也纳歌剧院舞会无疑是奥地利最大的舞会,但绝不是唯一一个。维也纳每年只能举行800个舞会,但在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和格拉茨也有类似的社交活动。

音乐厅之外的音乐形态

奥地利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名副其实的音乐国度,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在这片土地上,音乐不仅存在于传统意义上气派的音乐厅和歌剧院,还有一种热闹的音乐生活氛围存在于那些古典音符之外。

Bilibili 2018年维也纳美泉宫夏夜音乐会

奥地利最大的音乐节

从春天到秋天,奥地利排满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国际知名的音乐艺术节。在这里我们想着重介绍几个,说不定你恰好在正确的时间来到奥地利,那么在影视制作或摄影结束后看看以下节目,放松放松也不错。


在奥地利的所有节日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萨尔茨堡音乐节,1920年在莫扎特的家乡小城第一次举办。之后的每一年,这座城市都会有几周的时间变成一个舞台,吸引着全世界著名音乐家把音乐会、歌剧和戏剧带到这里。音乐节的传统亮点之一是雨果·冯·霍夫曼斯塔(Hugo von Hofmannstahl)的作品《每个人》。

布雷根茨音乐节是奥地利另一个刺激而特别的音乐节,不仅是因为其超高规格的音乐会和歌剧,而且博登湖提供了一张像画一样的天然鸟瞰背景。而说到它特别的地方,歌剧演员全都是在世界上最大的漂浮舞台Seebühne上演出的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惊艳的布景设计不仅吸引了音乐爱好者们,也启发了电影制作人。例如,2008年邦德系列电影《007:大破量子危机》的关键场景就是在Seebühne上拍摄的。这一组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发生在托斯卡(Tosca)表演期间,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为它创作了足够戏剧性的配乐。


多瑙河岛节维也纳的一系列大型露天当代音乐活动。为期三天的音乐节,各式各样国际音乐家聚集在此,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音乐会了。音乐节在多瑙河上的一个长约4.5公里的岛屿上举行,能够容纳近300万人参加。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届是1993年的法尔可音乐会,当时已有23万观众。

Bilibili 2017年多瑙河岛节

从法尔可到孔奇塔·武斯特(Conchita Wurst)——奥地利流行音乐

奥地利的流行音乐成就自然无法与其古典音乐遗产相提并论,但仍有一些流行音乐人值得一提。

上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奥地利唱作人无疑是古怪的法尔可,他成长于维也纳的地下音乐圈。1986年,凭借单曲《Rock Me Amadeus》,不仅红遍德国和奥地利,他还是唯一一位勇夺英美两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冠军的德语歌手。他的其他作品包括《Jeanny》、《Vienna Calling》和《Der Kommissar》也曾红极一时,同时他还因严重的酗酒和吸毒问题而出名。他总共卖出过2000万张专辑和4000万首单曲,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奥地利歌手。

2000年后奥地利音乐界最杰出的歌手算得上是Parov Stelar了,他出生于林茨,真名Marcus Füreder。他是一位音乐人、制作人和DJ,将爵士、浩室和电子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的流派——电子摇摆乐。他的歌曲被用于数不清的电影、电视剧和广告中,使他在世界上各领域名声大噪。他还曾与Lana del Rey和Lady Gaga合作。

Qzone 孔奇塔·武斯特(Conchita Wurst)在欧洲歌唱大赛上的精彩表演

奥地利音乐界上一次受到关注还是在2014年,当时,Thomas Neuwirth,又名孔奇塔·武斯特(Conchita Wurst)夺得了欧洲歌唱大赛的冠军。作为变装皇后的这一胜利以及她本人的个性在舆论上褒贬不一。比赛结束后,武斯特成为欧洲LGBT群体的偶像,参加了London Pride在特拉法加广场上的演出。她甚至受邀前往欧洲议会和悉尼歌剧院表演。然而在东欧,许多人对她的名次感到不满;一些政客认为她是欧洲的末日。由于她的夺冠,自1967年Udo Jürgens夺冠以来,2015年第60届欧洲歌唱大赛的举办地又回到维也纳。

正在下载
正在压缩